化感作用是指一种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某些化学物质,在其周围形成一个微环境区域,从而抑制或促进该区域内其他植物(或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现象[1]。近年来,植物间的化感作用备受许多学者关注[2-3]。菊叶鱼眼草为菊科鱼眼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白顶草、鸡眼草,广泛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4]。目前,人们对其研究多侧重于药用价值方面,而关于菊叶鱼眼草的化感作用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笔者以白菜种子为受体,初步研究了菊叶鱼眼草不同部位、不同浓度水浸液的化感作用,确定其各部位化感作用的强弱,以期为减弱其化感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白菜种子购于四川省农科院。
1.2 试验方法
1.2.1 菊叶鱼眼草植株的收集及其水浸液的制备
供试菊叶鱼眼草植株采自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校园内。其根、茎、叶、花序的收集及水浸液的制备参照Han等[5-6]的方法。
1.2.2 化感作用测定
受试种子经浮选后,选取粒大、饱满、大小一致的种子用蒸馏水清洗,晾干后备用。受试种子(均30粒)用5.25 g/L次氯酸钠消毒15 min,然后用蒸馏水清洗4次,每次1 min;将种子放置在垫有2层滤纸、直径9 cm的皮氏培养皿中,分别将不同部位(根、茎、叶、花序)、不同浓度(0 g/L、5 g/L、25 g/L和50 g/L)的水浸液5 mL注入培养皿中,对照为蒸馏水,每个处理3次重复;然后将培养皿放到人工气候箱(25 ℃,黑暗)中进行萌发实验。待白菜种子萌芽后3 d,记录其最终发芽率,测定所有萌发幼苗的根长和苗长。
1.3 数据统计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LSD和相关性分析(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菊叶鱼眼草水浸液对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根、叶和花序部位的菊叶鱼眼草水浸液对白菜种子的萌发率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并且各浓度间的差异不显著,而茎水浸液则对白菜种子的萌发率一直表现为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效应增强,当茎水浸液的浓度达到50 g/L时,白菜种子的萌发率较对照显著受到抑制,较对照降低了85.7%。
而在同一浓度下,菊叶鱼眼草水浸液对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强度顺序均为茎>花序>叶>根。
2.2 不同浓度菊叶鱼眼草水浸液对白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与对照相比,所有部位的菊叶鱼眼草水浸液对白菜幼苗的根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效应在增强。茎、叶和花序水浸液均在浓度达到5 g/L时,显著抑制白菜幼苗的根长,分别较对照降低了72.1%、61.8%和63.2%;而根水浸液在浓度达到25 g/L时,显著抑制白菜幼苗的根长,较对照降低了42.6%,见表2。
与对照相比,所有部位的菊叶鱼眼草水浸液对白菜幼苗的苗长均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根水浸液达到50 g/L时,白菜幼苗的苗长较对照显著受抑,降低了28.6%,而茎水浸液在50 g/L时,根本没有长出白菜幼苗;叶水浸液和花序水浸液均在50 g/L时显著抑制了白菜幼苗的生长,分别较对照降低了53.6%和82.1%。见表2。
在同一浓度下,不同部位的水浸液对白菜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有所不同,其强弱顺序为茎>花序>叶>根。
3 讨论与结论
3.1 该研究表明,菊叶鱼眼草存在化感作用,且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的强弱顺序为茎>花序>叶>根。
3.2 鉴于在同一浓度下,菊叶鱼眼草水浸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强度顺序为茎>花序>叶>根,建议在大田生产中将菊叶鱼眼草的地上部残株清理掉,以减轻其地上部位通过雨水淋溶等方式对田间作物造成的化感抑制作用。